这是三毛和王洛宾的一张罕见的合影,网友:爱而不得情深不寿

这是三毛和王洛宾在1990年的一张罕见的合影。

镜头中的三毛揽着王洛宾的肩膀,将头靠在对方的头上,眼神忧郁而悲伤。而王洛宾紧紧拉着三毛的手,表情中饱含着说不出的克制与动容。那一年,三毛47岁,王洛宾77岁。那一天,距三毛自杀,只有不到一年时间。

网友:可惜人生没有“如果”。

网友:爱而不得情深不寿。

网友:和年龄没关系,和爱情没关系,只和经历有关系。

有人说,凡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。而与此类似的说法是,凡有华人的地方,也一定传唱着王洛宾的西部情歌。王洛宾,这位最富盛名的人民音乐家,一生搜集、整理、创作歌曲1000多首,尤以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、《达坂城的姑娘》、《掀起你的盖头来》等经典作品最为脍炙人口。所以,他不仅被誉为西部民歌之父,同时亦享有“情歌大王”的美名。

但鲜为人知的是,王洛宾生前的最后一首情歌,却是唱给远在天国的作家三毛。

三毛和王洛宾:是什么永隔一江水?

在中国好声音的角逐里,中俄混血的乌鲁木齐男孩李维的一曲《一江水》惊艳满座,让四位导师几乎同时转身,那英几乎情绪失控地连声喊道:我被这歌声融化了。

《一江水》是王洛宾根据俄罗斯民歌改编的。

这首歌是王洛宾于50年代编写的,而真正让很多人知道的时候应该是98年在北京的一场音乐会上许巍用一把吉它倔强地传唱以后,继而,韩红、廖昌永、纪如璟均翻唱过,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这首歌的深层内里蕴藏着的狂澜。

这一年正值王洛宾先生离世两年,而那个敢爱敢恨的,走遍千山万水的痴情奇女子三毛已在地下酣眠8载春秋了。

只是这份王洛宾特意为她颔首的情意,她是否还能听到?

王洛宾生于1913年,而三毛则生于1943年,两人之间的年纪相差巨大,足足有30岁。然而这两人的灵魂却挣脱了重重枷锁,化作繁星彼此相互辉映。

1989年,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,发表了三篇《王洛宾老人的故事》。

三毛从小就爱唱王洛宾改编的民歌,尤其是他的那首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,曾经引发热爱流浪、一心汲远的三毛的无限神往。当她看到夏婕的报道后异常振奋,立即向夏婕索要王洛宾在新疆的联络方式。

随即,她了解到,王洛宾一生历尽坎坷,饱经磨难,曾因“莫须有”的罪名,先后入狱两次,共长达18年,差点将“牢底坐穿”,却信念犹存。年近不惑,妻子病逝,他孤零零地死守在美丽的新疆,仍然痴迷艺术,不断辗转各地,采集民间歌谣。每天黄昏,他都坐在门前看夕阳沉醉;夜幕四垂时,总要对着悬在古旧墙壁上的太太遗像,弹一首曲子给她听......

当朋友将王洛宾的故事还没讲完,三毛就哭红了双眼,她说:“这个老人太凄凉太可爱了!我要写信安慰他,我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去看望他!”

三毛哼着在撒哈拉时常唱起的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、《达板城的姑娘》, 拖着大大的旅行箱去找素未谋面却敬仰依旧的王洛宾,用一首最爱的《橄榄树》衷情以诉。这是荷西离开三毛之后,三毛第一次的感情际遇。

从1990年5月到8月,三毛给王洛宾写了15封信。每一封都饱含着她特有的灵动和热情。

1990年4月,三毛参加了台湾一个旅行团,赴敦煌、吐鲁番游览。16日,旅行团搭乘返程航班在乌鲁木齐短暂停留。午后,她请假离队,以转交《明道文艺》主编委托代送稿酬的名义,独身一人按地址找到王洛宾家中。

此时77岁的王洛宾,对47岁的三毛知之甚少,只听说她是台湾著名作家,但到底写了些什么书,他一本也没看过。出于礼貌,他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三毛。这次的相见与交流,在惬意的气氛中进行,他们“谈得很投机”。

三毛和王洛宾聊了各自的经历和创作。三毛为王洛宾演唱了自己作词的《橄榄树》,王洛宾则为三毛唱起了他狱中的作品《高高的白杨树》。当唱到“孤坟上铺满了丁香,我的胡须铺满了胸膛”时,三毛哭了。

仅仅两三天的相处,就把真心交付,这很三毛!但面对这样一份感情,王洛宾却犹豫了。

王洛宾此时已年近八旬,我想如果他再年前二十岁,必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接受这份爱恋。可他没有这个机会了,时光老去,不会再来。

王洛宾评价三毛:“真是一个热情、开朗、洒脱、无羁的女人!”

她那时岂会料到,自己的此番主动示爱,竟会无疾而终!

追求爱情,奋不顾身。

三毛这个文艺的作家,一生中仿佛都在追求着爱情。许多人在了解三毛之后,都会感叹这个为爱情活一辈子的女人。在她的一生中,有两个人对她意义十分重大。一是她的丈夫荷西,二是她晚年的爱恋——王洛宾。

三毛曾对夏婕说“这老人太凄凉太可爱了,我想给他写信。”失去丈夫的三毛与失去妻子的王洛宾在冥冥中有了交集。在1990年,三毛决定去看望王洛宾。那一年,三毛47岁,王洛宾77岁。即便年龄相差甚远,两人也仍相谈甚欢。

三毛为他唱歌,王洛宾带她游玩,好不乐乎。三毛在王洛宾身上找回了久违的快乐。到达台湾之后,三毛向王洛宾写了一封信,在信中三毛对他表明了心意,三毛爱上了王洛宾。

在信中,三毛写到: “亲爱的洛宾,路遥万里,我去认识你,并非是偶然,而是天意,无从抗拒……你不能要求我不去爱你,这一点上,我是自由的。”“我们都是没有年龄的人,世俗约束不了你,也约束不了我。”

对此,王洛宾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。

他认为自己年龄已经很大了,会耽误三毛,害怕自己给不了三毛幸福。没有收到回应的三毛也并不气馁,聪明的她知道王洛宾的顾虑。所以,三毛再一次飞往了乌鲁木齐,到达了王洛宾家。这一次,他们暂时忘却了世间的烦恼,他们成了彼此的伴侣,在一起生活过了一段时间。

后来,王洛宾和三毛还是分开了,王洛宾不想耽误三毛的大好年华。毕竟王洛宾的年龄已经很大了,他怕自己可能会随时离开这人世间,忍痛与三毛分离了。

三毛是通透的,对于感情,她从来深情却不痴缠。于是,三毛拖着她的旅行箱,离开了乌鲁木齐,离开了王洛宾。临行前,她的心情如手中的皮箱一样沉重。来时,因为揣着一颗热心,她是何等轻巧,如今归时,哎!可叹,荷西走后唯一的一次心动,就这样被无情扑灭。

1991年,在离开王洛宾之后不久,她在医院用丝袜吊颈的方式,自杀身亡。

三毛意外离世,人生不过大梦一场。

1991年1月3日,作家三毛,离开了这人世间。

从此,这世上再无一个一生都在追求爱的女子了,那些情情爱爱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。

三毛过世之后,王洛宾十分伤心。他可能后悔之前的决定,可能在怀念从前的美好,一直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。之后,王洛宾为三毛做了最后一首情歌——《等待》。王洛宾为三毛写下了:“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,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”。这句歌词就是他和三毛最真实的写照了吧。

王洛宾,这位被称作“西北歌王”的音乐家,在三毛死去之后,直到去世再也没有写过情歌。当时拒绝了三毛爱情的举动,可能让这个大音乐家后悔终生吧。

三毛去世五年后,一代歌王——王洛宾辞世而去。

1991年1月6日,三毛自杀后的第二天,王洛宾在日记本上写下一段话后,就扔掉笔失声痛哭起来。

1991年1月5日凌晨,王洛宾从收音机里,听到了三毛自杀身亡的消息,恍如晴天霹雳,令他悲痛不已。

此后那段时间,他开始整瓶整瓶地喝酒,麻醉自己。

把等待写成寄给逝者的恋歌。

在他家门厅的前台上,摆放着一张三毛的大幅照片,还有三毛临走前剪下,留存在乐谱本内,用白绢包起来的一缕秀发。

王洛宾始终觉得自己愧对三毛,更有负于三毛。

彷徨之后,他留给自己的只有等待。而等待,就成了王洛宾生平所写最后一首情歌的主题,它的副题是“寄给死者的恋歌”:

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,

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,

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,

请莫对我责怪。

为把遗憾续回来,

我也去等待,

每当月圆时,

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。

你永远不再来,我永远在等待,

等待等待, 等待等待,

越等待,我心中越爱。

1996年3月14日,一代歌王王洛宾驾鹤西去,卒年83岁。

但愿在另一个世界里,爱或等待,无论对于他还是三毛来说,都不再是需要伴着痛苦刻意隐忍的难题。

三毛的死,让这个78岁的老人如此失态!

但在三毛家人看来,三毛是藏不住话的人,她的几段感情经历他们都很清楚,三毛“男性朋友很多,未必是男朋友”。三毛在大学期间曾有个男朋友,家里人都认识,但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程度,后来三毛出国,这段感情也就淡了。三毛后来在马德里认识了一个德国人,不过此人后来因病去世,让她很难过。

直到遇到荷西以后,三毛全心投入,而荷西因为意外去世之后,使得三毛无法承受了。荷西之后,三毛曾拒绝过追求者,陈田心说,“三毛很单纯,她心中有话就会讲。

君生我已老....

有些爱情,只能遗憾收场。 因为遗憾,便成了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牵念....

三毛,一生不羁爱自由,与荷西深情相爱过,与王洛宾忘年相交....

滚滚红尘,这一生爱过、痛苦过、流浪、漂泊,这一生三毛活得深情而丰富。

我们背负太多的责任,无法如风自由,说走就走,但是在三毛的文字里,我们可以偶尔跳脱出生活的无聊与刻板,看见她在异域活得热情恣肆,看见她爱的甜蜜与苦涩、看见她的烂漫与纯真,看见她对尘世的不妥协。

这是三毛和王洛宾的一张罕见的合影,网友:爱而不得情深不寿